肥西县地处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全省蚕桑生产十强县。肥西还是淮军的发祥地,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故里。从2005年开始肥西县辖11个镇5个乡,始终排名在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有幸来到肥西县上派镇,和几年前相比,城市建设的步伐已经让这个小镇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和一些当地老同志的交流中,对于这里的历史变迁也逐渐了解了一些。其中谈论最多的当属五十多年前来此地视察工作的周恩来同志留给当地百姓极其深刻的印象。为此,编者也根据几位老同志的描述专门走访了一下这位伟人曾经所走过的地方。
1958年1月6日,相信大多数肥西人都不会忘记,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到访肥西县做视察的日子。当时周恩来总理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省长黄岩和副省长王光宇等同志陪同下,视察寻访了肥光农业社、肥光小学等单位,详细询问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并亲自前往了当时正在修建的一处水利工程,亲切慰问了当时正在兴建这座取名为‘幸福坝’的几百号工人。
如今再次来到幸福坝,它的作用已经不是当年为了提高生产力而用作农田水利灌溉的设施,在它四周已经基本没有了农田,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开发兴建的高档住宅项目以及连接肥西与合肥市里的城市主干道路。离幸福坝边上不远处有一条已建好的幸福大街,那里也是集商业与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对于住在此地的居民来说,幸福坝的存在感已经大不如前,或许仅存着一些历史时刻的象征性意义。在桥面眺望此处,就这样静静仰躺着的一隅湖面确实显得很不起眼。坝的周围都是大型工程设备的作业,据在此地作业的工程人员介绍,幸福坝还将被扩大和加深,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现一幅新的城市景观画面在此。有理由相信,改建后的幸福坝会以全新的姿态让人重新认识,而周总理驻足在此的身姿以及与当地劳动群众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依然会被不断传颂着。毫无疑问,幸福坝之所以一直保留至今也是因为留存在当地人们心里的那些难以忘怀的历史画面。
在离开幸福坝后便开始寻访肥光小学,当年的周恩来总理在结束农业生产的指示后便冒着寒风凛冽的天气马不停蹄地来到肥光小学,可见他本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今的肥光小学已经不在当时的原址了,在问询了周边的居民后得知学校的新址,在驱车过程中远远就能看到如今的小学已经建设得相当恢弘大气了。走近学校,最先映入眼帘的学校大楼上两行鲜红大字:‘学习周恩来精神 培养新一代主人’。在说明了到访来意后,学校的老师带领着进入了学校内部的周恩来陈列室,里面摆放着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讲述周恩来生平的纪事。据学校老师的讲述,周恩来总理当时来到小学后就参观了学生们当时上课的情形,并亲自指导孩子们不会的生字,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们都要听老师的话,还详细询问了老师们的教学情况,并勉励老师一定要好好搞好教学。当时每位老师和学生都因为见到周总理时而激动不已,在总理即将离开之际要求总理的合影并得到了爽快的答应,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些珍贵的镜头。即使是现在通过简单的交流后,我也发现老师在讲述这段历史画面时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向往之情,而在问到了一些学生现在心目中的偶像时,不少学生都把周恩来作为自己的偶像。 虽然周恩来总理在肥西只短短停留了一天,但却影响了这里的一代人,总理提倡的廉政节俭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坚持科学生产、坚持教育为本的政策方针更是需要我们当代人不断完善的目标。在离开肥光小学前,近距离地观摩了一下竖立在学校广场上周恩来与孩子们的铜像,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那种祥和氛围。原本希望找到那些曾经和周总理合过影的孩子们,可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和时间的仓促也只好作罢。
在沿着周恩来同志在肥西所走过的路上,编者感受到得更多的是那份人们对于这位伟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由此可见周恩来总理在老百姓心里的位置。短短的一段行程让人体会到了只有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实事,人民才会永远爱戴并且歌颂,我也相信肥西县的人们会继续秉承和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发扬各种优良美德,努力把这块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